跳转至

美好人生的关键所在

文 爱因斯坦赤道

“我与科幻”。看到这个主题,我不禁再一次自问:我与科幻之间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羁绊呢,一时竟不知从何说起。不如就以时间为序,回到我与科幻初识之时,再顺时间之河而下,记一篇流水账好了。

我应该是从四五年级开始接触的科幻,而我读的第一部科幻便是《三体》。这大概是我这个年纪的幻迷很常见的“科幻之路”吧,虽然当时《三体》还未获得雨果奖,但已经有不低的知名度。有趣的是,我四五年级以后学习成绩持续上升,而恰好和我开始看科幻的时间重合。也许是巧合,有或者确有这方面的原因,我一直认为《三体》启发了我的心智,所以我对《三体》的热爱中一直参杂着一些感激。无论如何,这是我和科幻的缘起。小学和初中的时候,我看完了大刘的全部作品,和几篇阿西莫夫以及阿瑟克拉克的作品。我从小就对科学科普类作品有着较为浓厚的兴趣(《可怕的科学》系列真的很有意思),以至于后来我母亲曾抛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我对纯文学一类不大感兴趣,并且最终成为了一个理科生,是不是因为小时候给我买了太多科普书。这确实是一个有趣的问题:是我天生对理科感兴趣所以偏向于那些书,还是那些书塑造了我对理科的兴趣呢?也许兼而有之,但我也没法找出这个问题的答案。

高一时,我经历了一段漫长的网课,也就是在这段时间里,我从互联网上获取了许多科幻资源,我常常将其称之为我科幻阅读的“原始积累”。我顺着一个个作家看遍他们所有的作品;一篇篇阅读雨果奖的历年获奖作品。也正是在这段时间内,我加入了一些科幻群聊,结识了一群有趣的网友,时至今日还成为了其中一个群的群主。这在我的网课经历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好吧我确实没在网课期间好好学习)。一个人上网课是相当孤独的,尤其是在当时疫情初期,家里的气氛也常常有些紧张。当时我确实在科幻小说和群聊中获得了不少安慰和寄托,而不仅仅是娱乐消遣。值得注意的是,我在高中是没有属于自己的智能机的,所以我大量的小说阅读都用的是一个一页只能显示五行字的老人机,现在想想还是挺有毅力的(摸鱼还讲什么条件)。而在高考前期,我为了督促自己把大部分精力都放到学习上,我删掉了大部分的小说,但也保留了一些(?)那就是大刘的全部作品,包括他的一些随笔和访谈。在学习的间隙中,我反反复复看着这些文字,那是我高三后期为数不多的娱乐活动了,也是我情绪不佳时的精神慰藉。也正是在高中,我进行了一些的科幻创作的尝试,虽然这些尝试远远称不上成功。我投了两次科幻世界的“校园之星”栏目,遗憾的是两次都没有通过小雪姐姐的初审。但这至少是算一个不坏的开始吧。

再到了大学,我终于有机会加入幻协,真正在线下结识一群志趣相投的同好。科幻在某些程度上助力了我的人际交往,毕竟对我这个没有任何体育音乐方面的爱好的社恐人来说,人际交往不是一件容易事。很难想象和一个陌生人开启话题是因为对方看到了我朋友圈里幻协相关的内容。无论如何,结识一群有着共同爱好的人是一件美好的事情。交流、思维碰撞、寻求共鸣。人与人是如此不同,以至于能够在茫茫人海中能够找到一群和自己在某些方面相似的人们都显得弥足珍贵。当然加入幻协也使我收获了一些难得的机会和经历,学校活动里摆摊、联合观影、免费的“引力之外”沉浸式情景剧体验……我甚至还和同学们一起在一次幻迷活动中亲眼看见了大刘!

和许许多多科幻迷一样,我仍然憧憬着能进行自己的科幻创作。科幻点子时不时会在我脑海中浮现,我希望能构建出属于自己的世界。但是我总是为自己的不动笔找着各种各样的借口。大学以来,我还没有进行任何的创作。也许我在不久的将来会开始创作,也许我会在若干年后的某天突然动笔,又或者我会一直仅仅作为读者关注着科幻……当然我还是衷心希望我能将我的科幻设想诉诸笔下,并被除了我以外的人看到的,继续努力吧。

我不止一次的问过自己:我为什么喜欢科幻。借用大刘访谈里的话可以回答:“因为科幻的世界不在那里”,借用《球状闪电》里的话可以回答:“美好人生的关键在于你迷上什么东西”。而我自己的回答是:“因为那是科幻。”热爱有原因吗?也许有,但那更像在开始热爱后才自我剖析出的原因,而非理性的分析这件事有如何如何的好处,所以我要热爱它。我可以分析出科幻吸引我的地方——科幻中那些精巧的充满艺术感的设定基于科学的;好科幻也是好故事;科幻中的设想脱离了当下脱离了生活,但可能在未来或在宇宙的某一隅中实现……但我不认为这些是“我喜欢科幻”最根本的原因。就想像我在前面提到的那样,我也常常思考:是科幻影响了我,还是这样的我必然会喜欢上科幻。在某些程度上科幻应该确实影响了我的人生抉择。初中时,我很想学物理专业,不过后来在高中经历了一些高中物理的洗礼之后,我决定放弃这个想法,转而希望学习计算机。我还记得我最初的驱动力——在一个躯体力量缺乏用武之地的时代,编程是我们这样的普通人所能拥有的最强大的力量。虽然显得有些中二,但我至今仍然认为我的想法不无道理,而我大学确实选择了计算机相关专业。

不过,随着时间的推进和各种事情的发生,那些理想主义的幻想还是不可避免地蒙尘,这并不像成长,而似乎只是疲惫和妥协。我对科幻作品的眼光也在不断变化着,但我还是相信我仍然热爱着科幻这一片热土,也期冀着它的发展和繁荣,最后,用我当时见到大刘后在朋友圈写的一段话作为结尾吧:

科幻于我,刘慈欣于我,从来都不仅仅是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一位优秀的作家。他们对我的影响,映射在我的思想,乃至我的人生抉择上。

今天终于得以一睹大刘的真容,确实是我印象中的样子,45°角望着上方沉思着,不徐不疾地陈述着自己的观点。

这些观点色彩鲜明,对人类中心主义的驳斥也让我深以为然,而且好像从未曾改变。 但我却好像已经失掉了些什么。

我失掉了曾经对一些事物粗浅却颇具浪漫色彩和理想主义的认知和兴奋感,

我或者也失掉了我专业选择最初的动因,

而且我甚至没有勇气妄称要拾回那些热忱和悸动,

也许思想本就是无法追回的吧。

但我们到底是科幻迷——

我们应当有梦,

我们应当做梦。

最后的最后,祝本次社刊完美办成,交大幻协越来越好!

评论